TN系统即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的系统。 在TN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接到保护线上,并与电源的接地点相连,这个接地点通常是配电系统的中性点。 TN系统的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与该点连接。 TN系统通常是一个中性点接地的三相电网系统。其特点是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与系统接地点相连,当发生碰壳短路时,短路电流即经金属导线构成闭合回路。形成金属性单相短路,从而产生足够大的短路电流,使保护装置能可靠动作,将故障切除。 如果将工作零线N重复接地,碰壳短路时,一部分电流就可能分流于重复接地点,会使保护装置不能可靠动作或拒动,使故障扩大化。 在TN系统中,也就是三相五线制中,因N线与PE线是分开敷设,并且是相互绝缘的,与用电设备外壳相连接的是PE线而不是N线。我们所关心的主要的是PE线的电位,而不是N线的电位,在TN-S系统中重复接地不是对N线的重复接地。如果将PE线和N线共同接地,由于PE线与N线在重复接地处相接,重复接地点与配电变压器工作接地点之间的接线已无PE线和N线的区别,原由N线承担的中性线电流变为由N线和PE线共同承担,并有部分电流通过重复接地点分流。由于这样可以认为重复接地点前侧已不存在PE线,只有由原PE线及N线并联共同组成的PEN线,原TN-S系统所具有的优点将丧失,不能将PE线和N线共同接地。 TN系统中,根据其保护零线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而划分为TN-S系统、TN-C系统、TN-C-S系统三种形式。 (1)TN-C系统 TN-C系统接线图如图1所示。 |
区别在于TT系统电器设备的外壳是直接接大地的,电器回路是电器设备外壳------大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回电网,这种接地方式由于回路中间有较大的接地电阻,当发生单相接地时,很难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动作,要求采用TT系统供电时,是必须安装漏电保护断路器的。TN—S系统是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完全分开的系统,保护零和工作零分别从变压器中性点出,保护零线为PE线,工作零线为N线,这种接地方式是现在普遍采用的接地方式。 TT电力系统有一个直接接地点(电源端中性点N),而负荷端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至的接地点,此点与电源端电力系统的接地点没有电气关系,各自独立。 TN系统的电源端直接接地点与负荷端的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或接0(N)在电气上是共的,相通的。TN系统还细分为TN-S,TN-C,TN-C-S系统。 |
选接流,两倍额定电流求,
电动机求电流,一千瓦等于一个流。
电动机选热元件,一点二倍额流算,
一倍额流来整定,过载保护有保证。
说明:交流接触器是接通和断开电动机负载电流的一种控制电器,一般交流接触器的额定电流按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3-2倍选择,口诀中,电动机选接流,两倍额定电流求,是指电动机选择交流接触器的额定电流按电动机额定电流的2倍。选择口诀中的电动机,选热元件,一点二倍额流算,一倍额流来整定,过载保护有保证,是指电动机热元件其额定电流按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倍选择,按电动机1倍额定电流整定是电路的过载保护。
例如:有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电压为380伏,容量为10千瓦,
功率因数为0.85,效率为0.95,求电动机电流,并选择交流接触热元件及整定值。
解:(1)经验口诀公式:10千瓦×2=20(安)
(2)已知 U=380V P=10千瓦 cosΦ=0.85 n=0.95
电流I= P/(√3×U×cosΦ×n)=10/(1.73×0.38×0.85×0.95)=20(安)
选择交流接触器:KM=Ke×(1.3-2)=20×2=40(安)
选 CJ10--40
选热继电器:FR=Ic×(1.1~1.25)=20×1.25=25(安)
选 JR16—20/30,JR按20安整定
答:电动机电流为20安培,选40安接触器,热元件额定电流为25安,整定到20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