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梯形图的格式,一般有如下一些要求:每个梯形图网络由多个梯级组成。每个输出元素可构成一个梯级,每个梯级可有多个支路。通常每个支路可容纳11个编程元素,Zui右边的元素必须是输出元素。一个网络Zui多允许16条支路。
关于三菱plc梯形图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PLC梯形图与电气操作原理图相对应,具有直观性和对应性,并与传统的继电器逻辑控制技术相一致。
(2)梯形图中的“能流”不是实际意义的电流,而是“概念”电流,是用户程序解算中满足输出执行条件的形象表示方式。“能流”只能从左向右流动。
(3) 梯形图中各编程元件所描述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可在编制用户程序时无限引用,不受次数的限制,既可常开又可常闭。
(4) 梯形图格式中的继电器与物理继电器是不同概念。在PLC的编程元件沿用了继电器这一名称,如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内部辅助继电器等。对于PLC来说,其内部的继电器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具有物理结构的继电器,而是指软件中的编程元件(软继电器)。编程元件中的每个软继电器触点都与PLC存储器中的一个存储单元相对应。在应用时,须与原有继电器逻辑控制技术的有关概念区别对待。
(5)梯形图中输入继电器的状态只取决于对应的外部输入电路的通断状态,在梯形图中没有输入继电器的线圈。输出线圈只对应输出映像区的相应位,不能用该编程元件直接驱动现场机构,位的状态必须通过I/O模板上对应的输出单元,才能驱动现场执行机构进行Zui后动作的执行。
(6) 根据梯形图中各触点的状态和逻辑关系,可以求出与图中各线圈对应的编程元件ON/OFF状态,称为梯形图的逻辑解算。逻辑解算是按梯形图中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的。逻辑解算是根据输入映像寄存器中的值,而不是根据逻辑解算瞬时外部输入触点的状态来进行的。
(7) 梯形图中的用户逻辑解算结果,马上可为后面用户程序的逻辑解算所利用。
(8)梯形图与其他程序设计语言有一一对应关系,便于相互的转换和对程序的检查。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与状态转移图等程序设计语言比较,梯形图的逻辑性描述还不够清晰。
同样一段程序 别人的电脑能转换成梯形图 我的电脑不能转换成梯形图 。
答:一般情况下不会有楼主所说的情况发生。建议如下:
1、检查是否有从数据类型冲突。
在默认情况下,LAD指令对数据类型检查较严。可在LAD编辑器中,选择菜单"Options"-->"Customize",打开Customize对话框,选择"LAD/FBD"标签页,确认"Type Check of Addresses "是否被选中。
如果编程时没有选择数据类型检查,过几天打开程序时却选择了数据类型检查,且正好有数据类型冲突,就会发生楼主所说的现象了。
2、确认是否某些被调用的程序块修改了接口(Interface),但没有做块的一致性检查所引起的。
plc的梯形图很多都是可以根据继电器电路图来编写程序的,使用这种编写方法时应注意梯形图是PLC的程序,是一种软件,而继电器是由硬件元器件组成的,梯形图和继电器电路有着本质上面的区别。将继电器电路图转换成功能相同的PLC的梯形图的步骤如下;
1、了解和熟悉被控设备的技术工艺和机械动作,根据继电器电路图分析和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这样才能做到在设计和调试控制系统心里有底。
2、确定与继电器电路图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对应的梯形图中的辅助继电器M和定时器T符号。
3、根据上述对应的信息画出梯形图。
4、仔细核对,编写,调试。
梯形图是plc控制系统中使用得Zui多的图形编程语言,被称为PLC的第一编程语言。梯形图与电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很相似,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很容易被工厂电气人员掌握,特别适用于开关量逻辑控制。梯形图常被称为电路或程序,梯形图的设计称为编程。PLC梯形图设计规则(或规范)如下:
(1)触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能画在垂直分支上。应根据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的原则和对输出线圈的几种可能控制路径来画。
(2)不包含触点的分支应放在垂直方向,不可放在水平位置,以便于识别触点的组合和对输出线圈的控制路径。
(3)在有几个串联回路相并联时,应将触头多的那个串联回路放在梯形图的Zui上面。(http://www.diangon.com版权所有)在有几个并联回路相串联时,应将触点Zui多的并联回路放在梯形图的Zui左面。这种安排,所编制的程序简洁明了,语句较少。
(3)不能将触点画在线圈的右边,只能在触点的右边接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