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识别
配有 Pat-Genius 的 SIMATIC MV440 和 SIMATIC MV500
“Pat-Genius”对象识别许可证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软件,可用于识别图像中先前受过示教的结构。该软件可在 SIMATICMV440 和 SIMATIC MV500 系列设备上使用。作为 SIMATIC MV440 系列的后继产品,SIMATICMV500 采用了性能显著提高的处理器技术,对象检测任务的执行速度提高了 5 到 10倍。该功能可独立使用,如用于检查所示教结构是否存在。对象识别功能也可在单一视场中与读码和光学字符识别功能一起使用。“Pat-Genius”有利于基于图像轮廓来灵活检测(定位)所示教的对象,无需费时的示教。
这些许可证是在 USB 闪盘上作为“单一许可证”提供的,可通过 SIMATIC 自动化授权管理器 (ALM)并使用插件加载到读码器或替换设备。“Pat-Genius”许可证适用于固件版本不低于 V6.0 的任何一种 SIMATICMV440。
规范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重复接地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而施工现场的实际现状却远远达不到规范的要求,除了在总配电箱处必须做一组重复接地以实现TN-C向TN-S接零保护系统转换外,其他部位是否装设重复接地没有被重视。 1.不设重复接地,没装设漏电断路器,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带电时的状况。 当用电设备外壳带电,‘且低压断路器没能切断故障电流时,其故障电流沿电路的走向如图1所示。 1:工作接地 M:用电设备 图1 电流流经回路必然产生电压,这时金属外壳的对地电压就是设备外壳接地点到地电位的压降。显然这电压降是故障电流流经线路及工作接地电阻上的压降,这个压降值将超出安全电压值,是不安全的。随着PE线路长 度的增加,金属外壳的对地电压值也将增加。 2.情况同1,设置了重复接地装置以后。 由于有了重复接地装置,故障电流流经的途径就与没有重复接地不同了(见图2)。故障电流除了流过原回路外,还应当流经重复接地电阻和工作接地电阻的回路。有了这个分路就必然在两个接地电阻上产生分压作用。从电路原理分析,有了分压作用真电压降一定比原来没有分路时的电压降低,这就是设置重复接地的作用。其结果就是降低了触及已带电设备外壳的电压值,当人不慎触及带电设备外壳时,降低了触电灼危险性。 以上只是定性分析,随着工作接地、重复接地电阻值的不同,电压降会有变化。但不管怎样变化,触电的危险电压总是比原来的小了。当然重复接地电阻值不能太大,通常规定重复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Q。 上边讨论的是在用电设备前没装设漏电断路器。 1、工作接地 2、重复接地 M:用电设备 图2 3.条件同1,但设置了漏电断路器 下面简述漏电断路器的工作原理。 国际电工委员会(1EC)已修订其“采用故障电压动作的保护装置”的规定,下面讨论的是电流型漏电断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这时在隔电断路器的主要元件零序电流互感器铁芯中感应的磁通为零,其二次侧不生成电流,漏电断路器不动作。当发生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被感生出电压,这个电压要形成电流必须有一个电气通路,临时用电采用的是TN-S接地系统,这种系统的特点就是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PE线与该接地点连接(称接零保护系统)。故障电流的通路是从相线斗设备金属外壳斗设备外壳的接地线呻PE线斗系统接地点。当故障电流达到漏电断路器动作电流值时漏电断路器动作,起到保护作用。可见,漏电断路器要能可靠动作必须有一个电流通路。 3.1装设有漏电断路器,发生用电设备外壳带电,但漏电断路器失灵。 这种情况在施工现场时有发生。没装设重复接地装置时,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带电时,故障电流将沿PE线流向系统接地点,由于漏电断路器不动作,只能靠单相短路电流使保护装置动作,这就要求有足够大的单相短路电流,如果达不到断路器动作电流值,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就有高于安全电压的故障电压存在,特别是当PE线很长时,这是很危险的。其存在问题与前述1中情况一致。设置了重复接地装置后如前述2中的情况,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3.2装设了漏电断路器,但在用电设备与系统接地间PE线断路,同样发生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带电。 没装设重复接地装置时,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带电,因为故障电流没有电气通路,漏电断路器不动作,用电设备安装在地坪上,但由于有很大的接地电阻,对故障电流来讲几乎相当于开路,漏电断路器不会动作,设备外壳将带有较高的危险电压。 装设了漏电断路器,安装了重复接地装置,如果仍然发生用电设备与系统接地间PE线断路,发生了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带电。因为安装了重复接地装置,故障电流将从带电的金属外壳经重复接地、工作接地构成电气通路,由于重复接地电阻值和工作接地电阻值的大小是有限制的,可以使漏电断路器动作。应当注意的是这台设备已经构成TT系统,这是与规范要求不符的,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使之恢复成TN-S系统。 4.规范规定“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的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作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目前,施工现场基本上采用的都是TN-S接地系统。对于采用TN-S接地系统的施工现场,必须坚持整个系统均为保护接零。个别施工现场距生活基地较远,加之忽略了厨房用电炊具及宿舍内用电设备必须作保护接零的要求,布线时没有将PE线引到生活区,检查发现有关用电设备均没接PE线,个别施工单位就自作主张地做一组接地权,引出一根PE线接到用电设备上,并认为这是重复接地。结果将这一部分变成Tr系统,这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在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时必须合理地布置线路,保证接地系统成网。 PE线是生命线,必须连接可靠。但施工现场与固定设施不同,漏电断路器失灵、损坏使PE线断路有时会因检查不到而出现故障,这时重复接地就是必不可少的后备保护通路,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不能认为只要安装了漏电断路器就有了漏电保护功能,要使漏电断路器发挥其功能,还必须具备使其发挥功能的必备条件,对现场临时用电设施的巡视、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1.装设和拆除接地线时,必须有两人进行。当验明设备确无电压后,应立即将检修设备接地,并将三相短路。 2.装设和拆除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并戴绝缘手套。 3.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必须接触牢固。 4.拆除接地线的顺序与装设接地线 |
1.电气安全工作的内容
(1)研究并采取各种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2)研究并推广先进的电气安全技术,提高电气安全水平。(3)制定并贯彻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4)建立并执行各种安全管理制度。(5)开展有关电气安全思想和电气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6)分析事故实例,从中找出事故原因和规律。
2.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
(1)电气绝缘。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2)安全距离。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3)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4)标志。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
3.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基本要求
电气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于电气设备的结构有缺陷,安装质量不佳,不能满足安全要求而造成的事故所占比例很大。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在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有以下要求:(1)对裸露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2)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3)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应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4)低压电力系统应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5)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应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应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4.电气事故的分类及基本原因的分类
电气事故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等;按发生事故时的电路状况,可以分为短路事故、断线事故、接地事故、漏电事故等;按事故的严重性,可以分为特大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等;按伤害的程度,可以分为死亡、重伤、轻伤三种。
如果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1)触电事故。人身触及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时,由于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能量施于人体而造成的。触电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2)雷电和静电事故。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将电荷的能量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引发的其他事故。雷击常可摧毁建筑物,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静电放电的*大威胁是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也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3)射频伤害。电磁场的能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亦即电磁场伤害。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各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引起各种疾病。除高频电磁场外,超高压的高强度工频电磁场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4)电路故障。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由于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线路和设备故障不但威胁人身安全,也会严重损坏电气设备。
以上四种电气事故,以触电事故*为常见。但无论哪种事故,都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流、电荷、电磁场的能量不适当释放或转移而造成的。